鹰龙数据中心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关于联想本本 > 正文

中央外宣办就中国的文献事业相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 新闻 - 国际在线

作者:小联 来源: 日期:2018-10-28 10:03:24 人气: 标签:本本主义的例子

  跳蛋门事件完整照片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中央外宣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请来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先生,中央文献研究室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闫建琪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中国的文献事业发展历程和编研等方面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次在中央外宣办的新闻发布厅向大家作专题发布。下面,我就中国的文献事业发展历程和编研,向大家作简要介绍。由于可能还有不少朋友对文献研究室感到陌生,所以我先讲一下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情况。

  中央文献研究室是中央的一个直属工作部门,也是一个研究机构。主要职责是编辑中国和中华人民国主要领导人的著作,研究他们的思想和生平;编辑研究中国、中华人民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文献和当代文献。

  中央文献研究室目前设有9个局级部门,同时还和中央档案馆联合主办了一个学术期刊《党的文献》,还主管了一个出版社,叫中央文献出版社。同时,还主管和主办了的学术,叫中国文献研究会。我们总共有214名工作人员,这当中有89位都具有高级职称。大家如果想进一步具体了解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情况,可以登录我们的网站,我们的网站在去年已经开通。这是中央文献研究室一些简单的情况。

  下面我谈一下中国的文献事业。中国已经成立90周年了,在、建设和的不同时期,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文献。这些文献,记录了中国的奋斗历程、实践经验和理论智慧,是中国在今天执政理国的重要思想资源。围绕党的文献的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和研究宣传,就形成了党的文献事业。

  20世纪40年代初,同志在延安主持编辑出版了《六大以来》、《六大以前》等中国的文献集,开创了党的文献事业。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局决定成立中央选集出版委员会。同志亲自主持编辑了《选集》(1-4卷)。1976年同志逝世,1977年3月,中央成立“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们党明确了这样一个认识:思想是中国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由此决定,除了继续编辑出版的著作以外,还要编辑出版其他老一辈家的著作。1980年5月,中央决定将“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改组为中央文献研究室。这样,就有了一个专门的机构和一支专门的队伍,来从事党的文献编辑、研究和宣传工作。

  中央文献研究室成立后的工作,是在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和进行的。比如说,同志多次对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我前面讲到我们室还办了一个学术期刊叫《党的文献》,这个刊名就是亲自题写的。1993年,亲自主持《文选》第三卷的编辑工作。同志在1998年视察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时候,曾经对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工作性质和地位作用作出过这样的表述,他说:“文献研究室是的一个重要部门,是思想理论战线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的重要阵地。”以来,以同志为总的十分重视党的文献工作。《文选》(1-3卷),就是在中央局常委会和同志的亲自指导下编辑完成的,同志审定了收入“文选”的全部著作。关于党的文献工作的重要性,同志强调:“党的文献的收集、整理、编辑和研究工作,是党的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育干部,党的基本线不,推进党的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央文献研究室成立30多年来,做了不少工作,主要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通过编辑、研究、宣传党的重要文献,为干部学习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文本。我们做了一个初步统计,截至目前,中央文献研究室已编辑、撰写和出版了300多种文献集、研究著作和宣传作品,总计1亿多字。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大系列:

  1、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著作集系列。包括《选集》(第二版)、《文集》、《选集》、《选集》、《选集》、《任弼时选集》、《文选》、《文选》、《文选》,包括上述这些领导人各种各样的专题文集和文稿,总共有40多种,就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系列总共有40多种。其中特别是《选集》第二版,《文选》、《文选》,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和掌握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提供了最基本的读本。

  2、党的历史文献集和当代文献集系列。这套系列主要包括三套大书,我说三套大书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套是刚刚出版的26卷本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套是20卷本的《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套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以来的19卷本的《重要文献选编》,这三套大书加起来总计65卷。此外,中央文献研究室还根据中央的部署,编辑出版了各种各样专题性的历史文献集和当代文献集,比如,2008年,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三本小,为广大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为推动实际工作,提供了读本。这三本小不长,但是发行量达到了6000多万册。

  3、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年谱、传记系列。中央文献研究室要为、、、、任弼时、、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每人编写一部年谱,为他们每人写一部传记,目前除了《年谱(1949-1976)》和《传》在编写过程中以外,老一辈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年谱和传记已基本出齐。这些年谱、传记,主要是根据领导人留下来的文稿、电报、书信、批示、讲话记录和会议记录等第一手材料来撰写的。读者反映,由我室撰写的年谱、传记,资料非常丰富翔实,真实可信,所以有很强的权威性。

  一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和党史重大题材影视文献片作品。从1993年起,中央文献研究室与等电视电影制作单位合作,先后拍摄了80多部影视文献片,其中影响广泛的有《》、《》、《》、《》、《任弼时》、《》、《》,以上是个人的传记片。还有反映中国历史的,有《新中国》、《》、《长征颂》、《中国1978-2008》和电影文献纪录片《走近》、《小平您好》等80多部影视作品,这些作品开创了反映党的人物和党史重大题材的新的影视片种类,影响很大。

  二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画册、画传作品。已出版的有《画册》、《画册》、《画册》、《画册》、《任弼时画册》、《画册》、《画册》和《画传》、《画传》、《画传》、《画传》、《画传》、《画传》等。这些作品,刊登了大量反映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生平业绩、品格风范的照片。

  三是,老一辈家手迹选作品,就是他们的书法作品。例如《书信手迹选》、《诗词手迹选》、《手迹选》、《手迹选》等。这些作品,可以使人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能够特别形象生动地感受到老一辈家的个性情怀和他们的书法艺术特点,特别有人情味。

  四是,老一辈家生平业绩展览。每逢党和国家重大纪念日和老一辈家诞辰纪念日,中央文献研究室都要参与主办一些大型展览。而且在老一辈家的故乡,比如说在的故乡湖南韶山,在的故乡江苏淮安,在的故乡湖南宁乡,的故乡四川仪陇,的故乡上海青浦,的故乡四川广安,都有他们的纪念馆。在这些纪念馆里面,举办有常年展出的展览,关于他们的生平业绩和风范的展览,各位记者朋友如果有机会到这些地方采访,非常欢迎大家多到这些展览馆看一看。

  但是这四个方面还涵盖不了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工作和党的文献编研的内容。此外,比如说每逢党和国家重要的纪念日,特别是老一辈家的诞辰纪念日,中央文献研究室都要举办纪念活动和理论研讨会,借此机会发表一批关于党的文献的最新研究。比如,上个星期中央文献研究室刚刚在举办了纪念中国成立90周年的理论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我们收到200多篇反映最新研究的论文,200多位全国各地的研究者和专家学者,围绕中国九十年的奋斗历史、重要经验和理论,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今年,是中国成立90周年。年初,中央领导同志要求我室“要精心组织、认线周年的任务,推出高质量的编研”。根据中央部署,我室开展了一系列重要活动,来纪念中国成立90周年。可能大家已经注意到:5月6日至15日,我室主管的中国文献研究会与有关单位合作,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庆祝中国成立九十周年中国油画展”。5月18日,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这个文献集是当代文献集,它收录的文献是2009年3月到2010年10月这段时间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共80篇。所以要了解这段时间我们党的重要政策就去看这本书。6月12号,我们室编辑出版的26卷本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也正式出版发行了。6月13日,也就是在昨天,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画传》正式出版发行,并在举办了出版座谈会。在七一前后,中央文献研究室还要推出一批编研,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陈主任您好,请问您能具体讲一下中央文献研究室是如何编辑党的文献的,特别是您刚才提到的四个系列中的第一个系列,领导人的著作具体是怎样编辑的?

  我们编辑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集,一般有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收集文稿,你要到处去找;第二个环节,考订版本,你找来了文稿,你要考订一下这个文稿的真实性,是哪年、哪月在什么地方出现的,然后判断是不是作者本人的;第三个环节,选稿。找来了领导人的文稿以后,也确认版本了,但不是所有的文稿都选进来,所以需要选稿;第四个环节,整理文稿,确定了选稿以后,你就要对稿子本身进行整理,所以叫做整理文稿;第五个环节,要对你整理的文稿每一篇做一个题解和注释,题解就是标题后面有一个说明,这篇文章是什么时候发表的,在什么场合讲的。所谓注释,就是对正文当中一些需要标注的事件和人名要清楚地告诉读者;第六个环节,拟标题。

  我刚才介绍的这个环节可能大家感到比较抽象,下面我分别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党的重要文献是怎样编辑出来的。一是关于收集文稿的例子,比如我们编辑出版的《选集》第二版,基本上完全保持了在五六十年代亲自编辑出版的《选集》第一版的原貌。但是我们加了一篇文章,叫《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是1930年写的,很重要,但是后来找不着了,所以就没有编进《选集》第一版。我们为什么要加这篇文章?是因为后来知道找到这篇文章以后非常高兴地说,我丢了这篇文稿就像丢了一个孩子,在想着它。所以我们1991年在编辑《选集》第二版时把它补进去,应该说是符合生前愿望的。

  二是我再举一个怎么做注释的例子,做注释是一个非常细致的活,做一个注,我们往往要查阅很多资料,甚至要采访一些当事人,还要派人到实地去考察。比如,在编辑《著作选读》的时候,为了给其中一篇文章的一个人名做注释,编者收集整理了5万多字的材料,但最后写到注释里面有多少字呢?连标点符号加起来才85个字。

  第三,关于怎么拟标题的例子。因为给每一篇文稿拟标题有两类,一类是说明性的标题,比如说在某某会议上的讲话,这个会作为标题,这是说明性的;还有一类叫主题性的标题,所谓主题性的标题,就是要把他这篇文稿的主题思想用一句话提炼出来。比如,在编辑《文选》第2卷的时候,收录了一篇1977年同中央的两位同志的谈话记录,在这个谈话记录当中主要是讲怎么抓科技、抓教育,重视知识等等这些内容的,编完以后,给它起个什么标题呢?编者就从他的谈话原文里拎出来八个字——“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作为标题,而这八个字恰到好处地反映了我们党的知识政策。

  陈主任您好,您刚才提到七一前后中央文献研究室还会推出一些编研,请问具体有哪些,您能否详细谈一谈?

  谢谢记者朋友提问,我的回答可能还要用“系列”这个概念,实在抱歉,不是说我们的语言贫乏,只能用“系列”,而是说中央文献研究室或者党的文献事业的编研太多了,只能用“系列”这个概念来概括,所以在七一前后我们还要推出三大系列的编研。

  第一个系列,思想年编系列,包括《思想年编》、《思想年编》这两本书,而这两本书和去年出版的《思想年编》合在一起就全面系统地记录反映了、、的主要思想观点和重要论述。非常有幸告诉大家的是,《思想年编》我们刚刚印出来,还没有正式出版,也就是说还没有发出版消息,我今天带来了一本,大家可以看看,这就是七一前后最新的思想年编系列当中的一本。

  第二个系列,大事记系列,包括《思想形成和发展大事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大事记》,这两部大事记全面系统地记录和反映了中国成立九十年以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第三个系列,电视文献片系列,这个系列有三部作品:一部叫《中国道》,主要是通过解读中国的重要文献来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一部叫《风范》,这部作品再现了老一辈家的崇高品格和风范。一部叫《红星中国》,借用了在30年代采访中国以后写的那部书的名字,叫《红星中国》,这部作品反映了中国从1921年到1949年的奋斗历史和过程。谢谢。

  陈主任您刚才说中央文献研究室除了编辑文献,你们也研究主要领导人的思想和生平,我想问一个有关的评价问题。现在社会上对于的历史功过有一些的争论,我想请问一下您怎么看待这些争议?谢谢。

  你刚才提的问题实际上是两个,一个是怎样评价,一个是怎样看关于不同的评论。第一个问题,怎样评价。我们党在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当中已经有非常清楚的科学评价,这篇文献就收在今天我们带来的蓝皮本的那套大书里的第二本里面,你可以去看。我还做一个补充,在1993年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时候,还有在2003年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时候,同志和同志都对的历史功绩和他的生平业绩作出了更多的评价和叙述,有兴趣欢迎大家找来看一看。

  第二个问题,可能也是你的话题引出来的,使我想到一件事。中国从它成立以来到现在九十年了,对中国,当然也包括对本人,有不同评价伴随了九十年的历程。结果是什么呢?依然在中国人民的心目当中享有崇高的和地位,中国领导的事业依然蓬勃地向前发展。谢谢。

  我的问题是,咱们的文献编研的工作目前对的决策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另外,目前研究室与国家的智库有什么样的不同?

  我们编辑和研究党的历史文献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而总结历史经验实际上就是为现实服务,叫做以史鉴今,编辑和研究当代文献和现实政策的联系更加明显了。总的来说,党的文献编辑研究工作发挥的作用就是四个字,资政育人。所谓资政,就是说要通过总结经验,给党和作决策参考。所谓育人,就是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了解党的历史和理论,学习和了解党的现实政策提供基础的文本。

  至于刚才您谈到的智库的作用,因为智库这个概念是从外国引进到中国来的,广义上来讲,希望自己的研究对的决策产生影响的研究机构,大概都可以叫智库。我们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工作是通过编辑、研究和宣传党的重要文献,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在中国的思想理论建设当中发挥思想库和文献库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叫智库。谢谢。

  我想问一下,近些年来中央文献研究室与一些影视制作单位先后拍摄了《》、《》等大型文史,请问它们的收视率如何?另外,您如何看待当前一些题材影视剧的娱乐化和随意改动的现象?谢谢。

  感谢您提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在关注的。党的历史题材,包括人物的文献片,我们做的第一部是《》,当时做过统计,它的收视率是27%,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1997年年初的电视文献片《》,它的收视率更难以统计了,因为当时正好是1997年元旦开始播,一共12集,播完以后不久小平同志逝世,在那段时间里,除了以外,几乎所有的省台都在播这部片子,所以这部片子实际上起到了普及的生平和理论的重要作用。

  至于这两年我们参与创作或者的电视文献片,具体的收视率我们就不大清楚了,因为没有做过统计。但是从整个趋势来看,因为我们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元化,也丰富多彩。从目前来看,我们不能够期望电视文献片和电视剧一样,达到它们那样的收视率,这是一个现实。

  至于你刚才谈到有关人物题材或者是党史重大题材的电视剧,特别是后者,党史重大题材的电视剧当中,我和你有同感,有一部分作品是离开了历史背景,离开了历史真实,更多的按今天的想象来创作的,我们所期待和提倡的创作态度是还原历史真实,展示历史的,也就是源于历史而高于历史。谢谢。

  我补充一下,他们的创作人员告诉我们一个他们的创作原则,叫“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所谓大事不虚,就是不虚构;小事不拘,就是可以有一些想象的空间,可以创造一些情景。

  通过陈主任刚才的介绍,我们也了解到,现在中央文献研究室有一批非常丰富的研究,我想问一下,当初文献研究室是怎样确定这些研究对象的?谢谢。

  确立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对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党的文献事业的需要。中央文献研究室作为的一个工作部门和研究机构,它承担党的文献事业的工作,其内容非常清楚。工作对象概括起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编辑、等老一辈家的著作,研究他们的思想和生平。这里讲的老一辈家,也就是前面说到的老一辈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包括、、、、任弼时、、、和。二是编辑和研究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文献。三是编辑和研究以来以同志为总的的重要文献。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