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龙数据中心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旭阳系列 > 正文

高新区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结硕果旭阳系列

作者:小联 来源: 日期:2014-9-27 18:53:09 人气: 标签:旭阳系列

  时雨本报记者

  放眼世界,全球正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作为我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主力军,国家高新区与世界其他科技园区一样,成为争夺和吸引创新要素的焦点,高新区作为第一批国家高新区,始终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当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的浪潮汹涌而至,新的梦想迎来新一轮的发展。

  2009年,高新区制定并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经过两年重塑基础、3年快速发展,现已取得显著成绩。通过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高新区区域功能日益完善,要素集聚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大幅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创新发展的新优势全面。

  5年快速发展的数字变化,着这片土地的成长与变迁。一串串跃动的数字,更是一份份闪亮的纪录表与成绩单。5年来,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式发展,几何式递进,构成了一幅高歌猛进的线图,这个国家高科技产业园区在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引领下经济社会事业获得的迅猛发展。

  展望未来,高新区人意气风发,雄心万丈。站在新的起点上,向着更高、更新、更强的目标迈进……

  盘点·数字一

  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迈上4000亿元的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占市比重达18.6%;全口径财政收入是2008年的4.4倍;一般预算财政收入是2008年的3.6倍,总资产超千亿元。

  2009年8月24日,《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获市委、市批准;2009年8月25日,高新区召开新一轮发展动员大会。自此,一个跨越12年的宏伟蓝图铺展开来,高新区人踏上了新一轮发展的创业征程。

  以科学规划为引领,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的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形成了从产业布局到空间设计、从功能配套到发展提升,健全了规划体系。

  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的时间跨度至2020年,分为重塑基础形象、优质快速发展、全面优化提升3个实施阶段。规划创新主导、带动、集群发展、结构优化、人才兴业、可持续发展六大原则,确定了未来的城市副中心高新南区和长东北核心区两大板块比翼齐飞,先进装备制造、生物与医药、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精优食品加工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六大产业科学发展,自主品牌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疫苗产业、半导体照明和光电显示产业、动漫产业、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五大携手共进。以产业园区带能性园区提升,以功能性园区服务产业园区发展,形成发展根基牢固、品牌优势突出、集群效应明显的产业,整体上形成相互关联、协调互动,全面开发、梯次推进的网状发展格局。

  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布局实现了由以南区为主向南北互动、着力打造长吉图核心区转变。根据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南区发展重心是优化、完善功能,促进区域增值,走内涵式发展之,打造高端服务业集聚区,成为南部城市副中心;长东北核心区发展重心是加快开发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引进高新高端产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隆起带、长东北开发示范区。整体上形成以南带北、以北促南,南北互动、重点向北的发展格局。

  2009年以来,在省、市相关部门的领导下,高新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全力推进发展布局、发展径、体制机制等10个方面的战略性转变,发展重心由以南区为主、向南北互动,着力打造“长吉图”核心区转变;发展布局由点状滚动式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的网状互动式转变;发展径由单纯优惠政策招引项目向优先创造发展条件、提升区域功能、构筑资源禀赋优势吸引项目转变;产业培育由企业松散型聚集向龙头企业带动、延伸产业链条、促进集群发展转变;项目建设由注重抓工业项目向更加注重二三产业并举、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双重提升转变;政产学研相互联系由、企业、科研机构自发松散型向引导扶持、产学研有效互动式转变;企业服务由被动式、分散型,向主动式、集成化转变;融资渠道由主要靠信贷投入,向市场化运作、投资主体多元化转变;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由单一行政模式,向既有行政职能又有企业化管理的双重体制机制转变;工作运行保障由单一的行政执行体系的向执行和监管体系并重转变。

  经过2年重塑和3年的快速发展,高新区取得了显著成绩,区域功能日益完善,要素集聚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大幅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创新发展的新优势全面。

  盘点·数字二

  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2个、央企合作项目24个。

  优质项目促进产业升级。新一轮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突出招商引资重点、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不断激发招商引资的活力和创造力。在新一轮发展过程中,高新区不断创新招商,始终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和迫切任务,以专业化、产业化的招商思谋求区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招商模式的具体落实上,高新区高新高端特色,提高产业化招商门槛,坚定实施“攻央企、引龙头”战略,严把项目引进关,以六大主导产业为方向,以产业园区和为载体,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引资,加快同类项目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高新区采取多种方式招商,平台招商:依托国内重点平台公司,利用平台公司整合国内、国际资源的能力,将资源为我所用,实现双方共赢;园区招商:规划园区平台,按照园区产业定位布局来开展招商;以商招商:依托现有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帮助已有企业做大做强。

  在产业化、专业化招商模式的引领下,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捷报频传,优质项目集中落地、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有力促进了高新区产业升级。新引进了法国标致公司佛吉亚旭阳汽车内饰件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省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管道工程气化总部经济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北地区燃气运输公司总部经济项目、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招投标公司项目、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元设计院项目、法国标致公司佛吉亚排气系统年产350万件汽车排气系统项目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2个,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医药集团等央企合作项目24个。

  盘点·数字三

  园区二三产业比由2008年的87.5∶12.5调整到77.1∶22.9,第三产业增加值提高10.4个百分点。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实现产值是2008年的2.7倍、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产值是2008年的4.1倍、光电子企业实现产值是2008年的1.5倍、新材料新能源企业实现产值是2008年的1.6倍、文化创意和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实现营业收入是2008年的3倍,通过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主导产业实现集群发展。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最核心的指标。对高新区来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自身旨,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必须优先发展;同时,发达的服务业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由之。新一轮发展中,高新区“二三并举”、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努力构筑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共生共荣的格局,形成多产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园区二三产业比由2008年的87.5∶12.5调整到77.1∶22.9,第三产业增加值提高10.4个百分点。

  高新区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到371家,实现产值3783亿元,是2008年的2.7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富奥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发挥着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汽车电子产业园被评为国家级汽车电子产业,其目标是建成国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汽车电子产业核心区,目前该已入驻企业18家,园区汽车电子企业发展到150余家。

  依托强势的产业基础和研发优势,高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链,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到108家,实现产值58亿元,是2008年的4.1倍,占市47%。修正药业产值突破10亿元,长生生物、金赛药业等一批企业成长为“小巨人”企业。以生物医药板块为主的高新股份,股价由2008年最低点的4.68元/股到最高的131.5元/股,一度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股票市值也由6.15亿元增加到172.7亿元,增长28倍,其中国有股份市值超过30亿元,不仅使国有资产大幅增值,也有效带动了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光电子产业快速崛起。高新区光电子企业发展到99家,实现产值15亿元,是2008年的1.5倍。希达电子、新产业光电等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提高;规划建设国家级LED光电技术产业园,其中一期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全力打造省LED产业核心区,国家级LED产业示范区,东北亚LED高端产品展示、交易及自主创新中心区,最终成为辐射东北亚的千亿级LED产业。

  高新区新材料新能源企业发展到118户,实现产值101亿元,是2008年的1.6倍。初步形成了以热缩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特种工程塑料和金属材料为代表的产业布局。森工、中科英华等企业产能稳步增长,启动建设了高氮合金材料研发中心项目,同时,园区正在积极引进玄武岩、气化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省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精优食品加工业彰显高新科技的魅力。作为国家高新区,高新区在变农业优势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上立志有所作为,依托农业大省的资源优势、科研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名优食品等,形成精优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高新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文化创意、软件与服务外包、总部经济、中介服务、现代物流6个领域,目前,文化创意和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到600余家,比2008年增加300户,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是2008年的3倍。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园等文化特色园区竞相发展,先后获批7个国家级园区();省国家电子商务产业园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产业日益兴起。高新区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现代服务业数字内容产业化和文化产业示范。

  盘点·数字四

  新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31家,园区研发机构达到168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占市52%、省30%。

  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实施以来,高新区牢牢把握“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建区旨,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不断提升区域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科技能力、金融服务能力、人才支撑能力。高新区构建了、科研院所、战略投资者、高新区“四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创新机构已形成集群化,产业创新链条化效应明显,孵化创新企业规模化,服务平台完善化……以科技企业为细胞、以高新技术为血脉的高新区,涌现出众多高科技企业家,培育了一批国内知名的优秀高科技企业,营造了一个人才荟萃、高科技企业蓬勃成长、具有较强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创业乐土。建设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通过中期验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专利实验区正式获批,高新区国家级园区和累计达30个。

  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是高新区联合“一院四所四校”,即中国科学院分院、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生物制品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理工大学、工业大学,采取“引导、多元投入、企业管理、市场运营”的模式,组建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集约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大力促进科技的就地,把的科技优势为产业优势,使其成为引导和带动长吉图开发先导区发展的自主创新核心区、产业发展引导区。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后将具备集聚和整合创新要素、科技研发和、科技企业孵化、公共服务四大功能。作为高科技综合体项目,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按功能划分为产业孵化区、科研教育区和商住配套区三区,重点打造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生态农业等五大专业技术平台,以及政务、金融、信息、人才、科技企业孵化、知识产权及国际合作等七大公共服务平台,集中建设科研项目孵化、科技、中小企业培育和项目上市融资。

  高新区已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关村示范区将支持高新区创建省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与中科院共建的中科院院地合作创新集群,启动了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等创新集群建设,并引入中科院系统外地研发机构和进入集群发展;高新区同时建立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引进与主导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进入园区,或与园区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伙伴关系。中科院合作创新集群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引进省光电子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应化所新材料平台、地理所整体搬迁及生态农业平台、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数据云中心、济惠干细胞与生物诊疗研究中心、中玉生物育种研发中心等研发机构31家,使高新区研发机构达168家。

  高新区全力推动孵化事业发展。拥有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吉大科技园、科技园、北湖科技园等多个孵化园区。其中,科技园拥有国际科技合作100余项,有20项国外先进技术实现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合作的。科技园先后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被国家外国专家局认定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被省授予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省对俄暨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产业孵化;被市授予市创业孵化,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称号。

  由高新区引进北科建集团投资建设的北湖科技园项目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预计建成后可实现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直接创造中高端人才就业机会2万个以上。一个“基础设施完善、清新优美、功能配套齐全、产业布局合理、专业服务一流、低碳人文和谐”的科技园区将在高新区崛起。

  近日,市科学技术励委员会公布了2013年市科学技术项的评审结果。其中,科学技术进步特等2项全部由高新区企业获得,分别是中科应化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的“辐照交联型硅橡胶自融带”项目、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CS—6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项目,高新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明显增强,园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4.5%,比2008年提高2.5个百分点;园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总量达91家,占市52%、省30%;发明专利突破500项,5年累计授权发明专利1244项,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0个,国家驰名商标14个。园区5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5家企业列入“市百强创新企业”。

  盘点·数字五

  建设省首个“人才特区”,先后有三批54名高端人才入选“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共给予1600多万元的资金扶持;园区高端创新人才占市的60%以上。

  纵深推进人才特区建设。作为省首个国家高新区,高新区多年来始终狠才“引进、培育、发展”3个关键环节,有效促进高新高端人才的高度集聚。

  2011年9月,省、市首个“人才特区”在高新区揭牌。围绕“率先在东北地区建成地域特色突出、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创新活跃、新兴产业高速发展,带动‘长东北’、引领‘长吉图’、辐射东北亚的‘人才特区’”的总体目标,高新区制定了“长白慧谷”英才计划:5年内重点引进海外高端领军人才30名,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300名、高技能人才1000名。广纳高端人才的集结号就此吹响。

  两年多来,省、市、高新区摆位高端,携手联袂共建,集聚了优势资源,凝结了强大合力。高新区作为人才特区建设的主体,谋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借助“共建”合力,发挥人才政策优势,打造“长白慧谷”品牌,吸引了一批人才到高新区创新创业。市先后出台了4个相关政策,并对人才特区建设给予精心指导和资金支持。省对人才特区建设进展情况高度关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共建”,为人才特区建设和未来发展注入了恒久动力。

  2011年3月以来,高新区借助省、市、区共建合力,全面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区财政每年列支1亿元,专项用于人才特区建设。其中,对引进的海外高端领军人才给予60万-200万元的启动经费;对于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世界一流创新团队,最高给予5000万元的启动经费。目前,对三批入选高新区“长白慧谷”英才计划54人共给予1600多万元资助。有5人被评为省高级专家,12人入选省“两创”人才计划,8人获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全区高端创新人才达到3万多人,占市的60%以上。东北亚人才研究正式揭牌,“人才特区”已成为省、市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张名片。

  盘点·数字六

  园区储备拟上市或挂牌“新三板”企业45家,具备申报“新三板”条件的企业25家,差旅天下网络技术公司成为全国首批、省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希迈气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成功在“新三板”挂牌。

  全力打造科技金融高地。高新区作为科技金融结合的示范田,是省最早开展“新三板”筹备工作的单位,并在省率先成立金融上市工作办公室,专职负责企业融资和上市工作。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以来,高新区围绕提升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识,推进企业规范化运营,促进企业上市与挂牌融资,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制定专项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出台《鼓励企业进入代办股权转让系统暂行办法》、《关于鼓励投融资发展的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根据企业筹备进程,分阶段给予财政补贴,目前已兑现股改励300万元。金融上市办成立以来,联合券商共同调研企业,敦促券商提出合理整改方案,加快上市准备工作,合力推进企业上市进程。截至2013年年底,已在高新区备案开展工作的券商20家、会计师事务所15家、律师事务所9家,以及评估中心、信用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8家。

  挖掘企业资源,开展专项。建立高新区金融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汇聚820余家企业信息,将100家具备上市潜质的企业列为重点,录入金融服务平台进行动态管理。开展启蒙培训,以论坛、、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对“新三板”的认识,累计培训人员1200人次。通过外埠调查学习,使企业认识到资本市场融资可大大加速企业的发展。

  拓展融资渠道,助力企业提高上市实力。成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建设沃顿财富广场和磐谷金融中心,集聚股权投资、小额贷款、等机构为企业开展上市咨询和支持。目前,高新区股权投资机构达到43家,实际注册资金超过60亿元,园区财政出资设立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与国家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合作,为园区科技企业增信,引导合作银行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两年来为拟挂牌企业提供信贷贷款总额7.1亿元,为提升企业经营业绩,调整资本结构,规范内部治理,尽快达到上市或挂牌资格给予了有力支撑。

  回眸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一个个创新令人惊叹:全面构建起信贷—股权—上市的梯形融资模式,建立了沃顿财富广场和磐谷金融中心两个金融集聚平台。园区集聚各类金融服务机构100余家,其中股权投资机构发展到48家,注册资金超过60亿元,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股权投资6.12亿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问题。高新区储备拟上市或挂牌“新三板”企业45家,具备申报条件的25家,差旅天下网络技术公司和希迈气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政策完善、资源集聚、层次多样、功能健全的金融服务软正逐渐成为高新区新一轮发展的强力支撑。

  盘点·数字七

  南区5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及配套日益完善,北区(长东北核心区)京哈铁以东5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及配套实现全覆盖,长德新区“东北新城”框架全面拉开。园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铺开,成功申报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扩大区域资源禀赋优势。高新区拥有最宜人居的生态,园区绿化率高于41%,远超过世界主要城市绿化率31%的平均值。

  按照“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规划设计,高新区南区聘请一流设计团队进行了高标准规划,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以来,南区5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及配套日益完善。以网、公园为重点,以广场为亮点,重点打造了硅谷大街、光谷大街、蔚山、飞跃等精品街,建设的硅谷广场彰显城市特色,三佳湖公园、富裕河公园围绕南区水系穿起南区居民的休闲之。建筑设计新颖前卫的居民小区彰显高端品位。高新区南区整体上以自然风光为主,与苏州园林式小品相结合,呈现绿化、园艺、灯光、雕塑四位一体的区域特色,形成了高新区南区独特的城市景观。

  在高新区长东北核心区,京哈铁以东5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及配套实现全覆盖。远达大街、龙湖大红线宽度114米,两长街设计超前,是倾注了设计者和建设者心血的精品大道,也是国内高标准的样板街;省最长的跨湖、跨铁大桥——北湖大桥,建成后既解决了交通节点问题,更成为一道亮丽风景;龙翔广场、远达大街、北湖大桥、绕城互通式立交桥、两跨一穿工程等重大交通工程的建成使用,成为北部内外联通的重要枢纽。位于长东北核心区,占地11.97平方公里的北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东北最大的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分为“内湖”、“外河”两部分,城市休闲功能带、长岛生态过渡带和绿色生态隔离带“三带”,北城艺风、水上邻里、湖漾春晓、长岛碧波等十大景区相辅相成。

  而美景以外,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历史上最大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北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开发建设彻底改善了伊通段的生态,为打造了一个具有20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防洪工程,和一个为城市净化污水的水利工程。公园里有来自于第十二届中国(高新区)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的101个国家和地区的109位雕塑大师创作的107件雕塑作品。2012年7月28日湿地公园正式开园以来,已成功举办了消夏啤酒节、草莓音乐节、冰雪嘉年华等大型旅游文化活动,已成为市的旅游品牌,北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申报国家4旅游景区。

  长德新区全面拉开“东北新城”框架。37平方公里起步区“七横、五纵”主干网已经形成,基础设施、公用配套、园林绿化等重点工程全面铺开,水电气热等配套设施基本全覆盖,尚德华园百万平方米社区全面竣工,国家级开发区带动县域发展的新模式获得成功,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高新区建管并重,在市率先启动以市政设施为主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铺开,步入了现代化新型城市发展轨道。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向现代化国际新城迈进,并成功申报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盘点·数字八

  5年累计实施民生计划429项;累计建成农民回迁住宅125万平方米。

  以民为本建设幸福高新。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实施的5年,也是高新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5年,更是高新区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的5年。做大“民生蛋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跨越发展的高新区更加关注民生,也更有能力保障、改善、发展民生。5年来累计实施民生计划429项。

  安居是民生之愿。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实施以来,高新区高标准建设农民回迁住宅125万平方米,部分小区做到当年拆迁当年入住,成为市回迁小区建设典范。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以来,高新区共开发就业岗位13.4万个,“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被农民养老保险与市新政策接轨,成为市惟一免费参保区域、惟一参保全覆盖区域、惟一女性55岁即可领取保障金的区域;统筹抓好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等社保扩面工作,加强低保和社会救助。

  高新区大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在南、北两区高标准建设了两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和3所幼儿园,彻底改变了农村义务教育;引进了维思德、星福儿、宋庆龄基金会和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等知名小学及幼儿园,极大提升了该区域的学前教育水平。

  在医疗方面,位于高新区南区的通源医院引进阜外医院先进技术,为园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服务和优质的就医。此外,为满足区域群众多层次的就医需求,高新区不断完善医疗服务。在医疗保障方面,预防为主,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仅为辖区农民缴纳个人参合款,还从建设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引入综合性医疗机构两方面入手,让百姓健康得到全方位。建设4400平方米的奋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成为省典范。另外,省第二医院、省第六医院也正式落位建设。

  盘点·数字九

  累计兑现扶持资金17.2亿元;制定有关扶持产业、企业发展政策100多项。

  发展软打造硬实力。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实施以来,高新区软是生产力、是竞争力的,把建设优质发展作为新一轮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来抓,以软构筑发展硬实力。高新区围绕项目引进、建设、运营,落实服务主体责任,强化“三段式”接续服务;整合相关部门职能,构建了求助、投诉、咨询、服务“四位一体”的企业服务平台;高标准建设完善南、北两区政务服务大厅,服务功能不断健全。市行风测评,高新区连续3年排名第一,软建设经验在省推广。

  高新区始终把项目引进部门、招商综合部门及企业援助中心各负其责的“三段式服务”贯穿于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每个环节。高新区围绕项目引入搞好服务、围绕项目落位搞好服务、围绕项目成长搞好服务。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质量。高新区首先把目光聚焦到企业服务网络的构建上。在高新区,不仅有企业援助中心和总商会专职负责对企业的各项援助工作,而且构建了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和部门联络员上下联动、协同互动的服务网络,并开通了企业服务“110”热线,24小时接收并及时处理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经营中的实际困难。两年来,高新区共制定扶持产业、企业、投融资发展及企业服务等政策和制度100多项,出台了《高新区服务企业责任制度》、《企业服务工作岗位责任制专项考评细则》,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

  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一直是高新区打造优质软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新区强化南区政务大厅服务功能,按照“流程最短、效率最高”的原则,对园区备案审批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初步实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科学设置北区政务大厅布局,统筹考虑大厅功能,合理设置行政审批、社会服务等窗口;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开通一网式服务,打造“项目最少、环节最简、速度最快、服务最优”的审批平台;开展了重特大项目“绿色通道”服务,对重特大项目入园注册及建设审批涉事单位和部门,采取预告知制度,对涉企疑难问题,召开部门联席会议解决。自2012年年底开始,为进一步加快职能转变,优化经济发展软,高新区推出服务企业新举措,在园区开展服务企业“三联三促”工作,即联合走访、促党工共建,联动服务、促企业发展,联建平台、促服务创新。通过设立重点企业服务专员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集成化的优质高效服务。5年来累计兑现各类政策扶持资金17.2亿元。

  盘点·数字十

  在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排名中,高新区由2008年的第20位上升到第16位,可持续发展能力由24位上升到第4位;连续多年被国内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最具吸引力和投资潜力园区。

  综合排名稳步晋级提升。2011年,国家对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完善,新出台的体系主要评价高新区的知识创造和孕育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机构优化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新区由2008年的第20位上升到第16位,可持续发展能力由24位上升到第4位。该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使高新区区域功能日益完善,要素集聚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大幅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创新发展的新优势全面;得益于高新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发展径等方面的转变。

  新一轮发展中,高新区从提升区域战略产业和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出发,从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入手,促进政产学研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在技术层面深度融合,实现良性互动。产业培育由企业松散型聚集向龙头企业带动、延伸产业链条、促进集群发展转变,高新区以提升优势产业为基础,按照“产业链最长、供应链最短、价值链最优”的原则,着力构筑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建设要素集聚、功能优化、核心竞争力强的新型特色产业,促进产业规模扩张和内涵发展。发展径由优惠政策招引项目向优先创造发展条件、提升区域功能、构筑资源禀赋优势吸引项目转变。在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中,高新区可持续发展,以重塑基础、打造,促进区域增值、产业集聚,进行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功能配套和提升,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改善区域生态,努力把高新区打造成东北地区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区域。

  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实施以来,高新区连续4年被国内权威机构评选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十强高新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中国最具影响力产业新区以及最具投资吸引力园区。

延伸内容: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